在齐明帝萧鸾临死前命六贵辅政的时候,雍州刺史萧衍就看出了其中的弊端,他告诉表舅、雍州录事参军张弘策∶一国执政,二人尚且嫌多,何况有六个人!等着吧,天下不久就要乱了。萧衍虽然是萧鸾的心腹,却不怕萧宝卷。萧鸾虽是齐朝宗室旁支,却依然做了皇帝,算起来他萧衍也是齐朝宗室旁支,萧鸾可以飞上枝头做凤凰,他也可以!萧衍打算想说动时任益州刺史的大哥萧懿与他联手做一番大事。这时萧懿已经调任郢州刺史,郢州辖境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呈哑铃形状,以洞庭湖为界分为两部,西部包括湘西和黔北,东部约为鄂东,距京师只有六百余地,且地势平坦,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萧衍让张弘策游说萧懿造反,张弘策将萧衍对时局的看法告诉了萧懿:六贵都是狗屁,萧遥光没大气局,徐孝嗣听人穿鼻,江祐优柔,刘暄喑弱,萧坦之刚狠,而皇帝又喜近小人,内乱不可避免。我兄弟有幸在外,守雍控郢,兵强马壮,虎视雄关,俯观天下。如朝廷安稳,我们俯首效命。若天道有变,我们可以一飞冲天。时不我待,哥哥当早做打算。看人眼光如此狠准毒辣,怪不得萧衍最终能成大事。随后张弘策也以自己的角度劝萧懿∶卿兄弟二人皆当世英才,何不借雍、郢霸材之资,将义兵,诛昏君,成齐桓晋文霸业。张弘策慷慨激昂地说了半天,萧懿却木头桩子似的根本没反应。萧懿没弟弟那么多花花肠子,他对朝廷非常忠诚,张弘策没办法,悻悻地回到襄阳。大哥不同意并不影响萧衍的计划,他是铁了心要反。萧衍让心腹秘密打造武器,砍伐树木,准备造船,暂时用不上就先悄悄沉到河里。要做大事,仅有物质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人才。萧衍身边藏龙卧虎,群英荟萃,如襄阳太守王茂、竟陵太守曹景宗、别驾从事柳庆远、辅国司马蔡道恭、中兵参军昌僧珍、宁蛮长史郑绍叔、华山太守康绚、前冯翊戍主昌义之等人都是可用之才。萧衍还有一个贴身棋童,三十年后,这位棋童率七千白袍军北上伐魏,一举攻克魏都洛阳,他的名字叫陈庆之。还有一些人,虽然不是萧衍的属下,但对他非常欣赏。如梁秦二州刺史柳恢、上庸太守韦叡、前武宁太守邓元起、前横桑戍主张惠绍、布衣冯道根。在外面折腾的不仅是萧衍,还有益州刺史刘季连和豫州刺史裴叔业。刘季连也不是个安分的主儿,他听说萧宝卷荒唐乱政,就有了想法,准备在益州做个长久的土霸王。刘季连在益州狂妄自大,严愎酷狠,暴掠百姓。蜀人大愤,最终激起民变,各地起义风起云涌。蜀中大乱,刘季连只好手忙脚乱地到处扑火。刘季连玩的只是小儿科,裴叔业才是真正做大买卖的。萧宝卷大杀宰辅,裴叔业不禁心里发毛:这世上还有谁是萧宝卷不敢杀的?自己拼了一辈子才攒下这份家业,可不想毁在变态的萧宝卷手里。其实萧宝卷早就盯上了裴叔业,裴叔业也不傻,早在京城布了眼线,专门刺探消息。萧宝卷想把裴叔业弄到南兖州当刺史,裴叔业死活不肯去,南兖州哪有豫州自在。萧宝卷也学聪明了,不能把裴叔业逼急,不然这厮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萧宝卷派中书舍人裴长穆去寿阳安慰裴叔业,承诺让他长久坐镇寿阳。这条件其实不错,但裴叔业的几个侄子突然从京师逃回来,说朝廷早晚要拿叔叔开刀,早想办法保命吧。裴叔业曾经爬上寿阳城墙,北望漉水,对手下说∶你们想要富贵吗?我有办法。说白了无非是想投降北魏,但毕竟事关重大,他也不敢草率决定前程。裴叔业和萧衍交情不错,于是派心腹马文范去襄阳,把自己想投降的意思告诉萧衍∶昏君乱国,无可救药,为我们兄弟身后计,不如北面事魏,至少可以混个河南公。萧衍并不希望裴叔业降魏,这将给自己以后起兵带来很大的麻烦,就劝裴叔业∶裴公糊涂!昏君当废,何不废之?以豫州之兵横断江流,大事可定矣。如果降虏,索虏必然派人来取代你,随便在河北划一块小地面打发你,裴公不过落得个纸面上的富贵,到时后悔就晚了,不如将家小遣送建康,打消朝廷疑虑,再作打算。萧衍说的都是大实话,裴叔业也明白萧衍的意思,就先把儿子裴芬之打发到建康做人质。但裴叔业还是不放心,他一方面和萧宝卷周旋,一方面派心腹秘密越境去汝南探魏豫州刺史薛真度的口风。薛真度是薛安都的堂弟,刘宋淮北四州就是他们几个打包送给北魏的,现在裴叔业要叛变,他自然愿意撮合。薛真度先对着来人大吹魏朝美政,并劝裴叔业早点归顺,等事急时再降就捞不到多少好处了。刚开始裴叔业还是有点犹豫,但架不住薛真度的诱惑和恫吓,一狠心就投降北魏去了。因为儿子裴芬之已经溜回寿阳,没有了后顾之忧,裴叔业就派裴芬之奉表降魏。齐永元二年(魏景明元年,公元年)正月初七,被幸福砸晕的北魏宣武帝元恪派骠骑大将军元勰、车骑将军王肃率十万鲜卑骑兵渡淮,接手寿阳城。北魏如此兴师动众,明摆着是信不过裴叔业,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裴叔业只好咬牙任由鲜卑人摆布。但还没等魏军渡河,裴叔业突然得了大病,没几个时辰就死了。他辛苦一场,只捞到了兰陵忠武公的谥号,淮南险要之地就这样被他轻易送给了北魏。许多齐朝人瞬间就成了魏人,包括裴叔业的同宗裴邃,不过几年后裴邃又逃了回来,成为梁朝名将。豫州的失陷给南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此前南朝军队可以凭借淮河天险防御魏军,而今魏军过了淮河,强悍的鲜卑骑兵就可以在淮南千里平川之地肆意纵横,南朝对北魏的战略防御完全陷入被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