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做一次标题党,这是因为这个标题是有正史记载的。
《南齐书·张融传》。按照身材剪裁衣裳,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张融是南朝齐国的官员,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一次,皇帝派人给他送来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也讲了一个“量体裁衣”的故事:从前,京城有个裁缝匠,他在给人做衣服时,对穿衣人的性格、年龄、相貌,以至这人什么时候中举等,都要详细询问一番,别人感到不理解,他说出了一套“短长之理”:如是年轻时中举,他必定性情骄傲,连走路都要挺胸凸肚,因此衣服要做得前长后短;如果年老才中举,大都意志消沉,走路难免要弯曲腰身,衣服要做得前短后长。体胖体瘦,腰有宽有窄;性急性慢,衣服长短有别。钱泳认为这个成衣匠很高明,不单单机械地量尺寸,而是根据对象的特点决定衣服尺码。
从南朝到清朝,从皇帝到裁缝,时空如此穿越到同一个成语,只证明了一个事实:量体裁衣可以通用到任何人任何事。
齐太宗皇帝做的不错,是因为他了解下级的心理需求:不仅需要恩赐,更希望得到尊重。一件皇帝穿过的旧衣服因为根据张融的身材重修改制,旧衣就有了动人的新意。
京城的裁缝是个好裁缝,也是因为他理解客户的心理状态:不仅需要合身,还要做到风度得体。从他对不同年龄举人体型的观察来看,他不但是一个有心的裁缝,简直就是这些举人肚里的蛔虫,专业素质极高的心理大师。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工种要做到极致,除了能力,还要走心。不但要走自己的心,更重要的是要走别人的心。
我们可以再大胆穿越一回,假设那位清代的裁缝当了南朝齐国的皇帝,或者这位南朝的皇帝当了清代的裁缝,照样是个好皇帝好裁缝。因为他们走的是同样替他人着想的心。
走心吧!好样的你!看好你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