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第58期ldquo敦煌读书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

年11月15日下午,由敦煌研究院主办的第58期“敦煌读书班”在兰州院部一楼敦煌文献研究所阅览室举办。

年10月28日“丝绸之路与敦煌学系列公益学术讲座第九讲”举办,由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原所长李正宇研究员主讲《音韵通假丛识》,原计划讲五个议题,结果由于时间关系,只讲了两个(从“居次”说起、ɡ-J对转问题)。李先生诙谐幽默,深入浅出,化腐朽为神奇,使大家脑洞大开,甚至一些原本抱着凑热闹心理的初学者都认识到音韵学的重要。应大家的要求,征得李先生同意,这次读书班改为一言堂,接讲余留三问题,虽不无联系,而又各自独立,不会因为没有听前二讲而接不上岔。考虑到音韵学的专业性,特邀请在音韵学方面富有造诣的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杨同军教授主持并评议。

(李正宇研究员)

(杨同军教授)李正宇先生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ɡ之旁转k、q、h、x。李先生解释了“旁转”的含义:旁转一般来说是“韵”的概念,但是李先生将其借用至“声母”,以g为例,g到j的直接转变,为对转。对转从韵的角度来说,一般指的是阴声韵和阳声韵之间的相互转变。g到k、q、h、x的转变,李先生称之为旁转。旁转从韵的角度来说,是指一个阴声韵变成另一个阴声韵、一个阳声韵变成另一个阳韵、一个入声韵变成另一个入声韵的情况。从现代语音学角度分析,一个音节的收尾音不变,主要元音的舌位高低发生了变化。以g来看,从高得声的字发音为“gao”的有:高稿膏镐篙槁槀搞藁稁暠;为“kao”的有:犒嵪髛???;为“hao”的有:蒿嚎毫豪壕濠蠔滈皜镐暠籇鄗;为“he”的有:翯熇;为“xiao”的有:嗃歊熇藃髇。在g的转变中,g也可转为j、q。如厥,《广韵》中为居月切(ɡeit)。鳜,从厥得声,读为ɡuì,声母保留,韵从阴声韵变为入声韵。而从厥得声的字如“厥蕨橛撅噘蹶镢獗”皆读jue;“闕阙”读为què。g转h的示例从“滑”字可见一斑。在《庄子天下》中:墨子弟子“禽滑釐”。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注:“滑音骨。”在《楚辞?卜居》中载到:“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崔浩云:“滑音骨,稽,流酒器也。转注吐酒,终日不已,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可以看出“滑”在古文中应读为“骨(gu)音”。而在现代汉语中,“滑”读为“hua”,可见此为g转h的通转之例。g到x的转变从梁萧子显《南齐书》卷五十八《加罗国传》中可见。《加罗国传》中载到:“加(ɡɑ)罗国,三韩种也。建元元年,国王荷知使来献,诏曰:“加罗王荷知款关海外,奉贽东遐。可授辅国将军、本国王。”其中加罗国即新罗国。在《广韵?真韵》中:“新,息邻切。”息,心纽(s),北方多变读为晓纽(hx)。古无x音,“息邻切”读作“hen(很)”。“加(ɡɑ)罗国”的加(ɡɑ)与“新(hen)罗国”的新(hen),一阴一阳,互为对转。之后李先生通过大量的古文及字词的释例分析讲述了k、h的对转和旁转的情况,其释例之丰富,语言之简明,令人受益匪浅。李正宇先生发言结束后,由主持人杨同军先生进行评议。杨同军教授从事音韵学研究多年,颇有建树,现为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甘肃省教育厅“中国语言文字资源保护工程甘肃项目”专家,出版专著《语言接触和文化互动:汉译佛经词汇的生成与演变研究》(中华书局,年),校订《世说新语——学生国学丛书新编》(商务印书馆,年)。他对李先生讲座的评议高屋建瓴,发人深省,进一步深化了听众对讲座的认识。然后进入讨论环节。讨论环节非常热烈,大家在发言时根据李先生的讲述以及自身的研究领域提出了很多问题和想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收到了良好的研讨效果。讲座海报发出后,各地纷纷有要求讲稿与录音者,为便于大家进一步学习,应读书班负责人杨富学教授所请,李正宇先生慷慨应允将讲义全文刊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