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的皇帝)
齐武帝萧鸾虽然也有11个儿子,因为第四子与第七子早夭,存活下来的只有9个:晋安王萧宝义虽然是长子,可是一则他是殷贵嫔所生,算是庶出;二则“有废疾”,生下来就是个哑巴,因此,不可能把革命大业传交给他。第二个儿子萧宝卷倒是后来被追尊为“敬皇后”的嫡妻刘惠端所生,毫无疑问地被选为接班人,萧鸾刚一登基,就立他为皇太子——那一年,萧宝卷才12岁。萧鸾临终前,嘱咐16岁的萧宝卷无论如何要以郁林王萧昭业为戒,一再关照说:“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要落在别人后面!”这确实是至理名言,4年之前他如果不抢先动手,别说做不成皇帝,还会成为萧昭业的刀下之鬼。
不过萧鸾却没有料到,他的接班人、这个宝贝儿子在这方面哪里要他做父亲的指教,早已无师自通,而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同属暴君的这对爷儿俩,儿子萧宝卷的知名度,只怕比老子还要大一些呢。
中国人最注重“孝道”,故而有“百善孝为先”的古训。若拿“知子莫若父”来比照萧鸾,他实在不是个合格的父亲,因为他把大业交给了一个简直堪称不孝之最的宝贝儿子。老爷子刚死,刚刚坐上龙椅的小皇帝萧宝卷就厌恶灵柩停放在太极殿里,要立即抬出去埋掉;辅政大臣徐孝嗣“固争”,才算停放了一个月,于八月间安葬了“大行皇帝”萧鸾。身为儿子,按说应该在父亲的灵柩前哭泣,有的孝子甚至从早哭到晚,再从夜里哭到天明呢。可是萧宝卷别说平时不哭,即使在每天按规矩应该哭泣的时间里,总是推托说喉咙痛,不肯哭。死了老爷子,你亲生儿子不伤心,可有的大臣却为死了君主伤心哪:大中大夫羊阐入宫祭奠时哭得呼天抢地,前仰后合,由于伤痛欲绝,致使裹着脑袋的头巾也脱落于地——偏偏羊阐是个秃子,萧宝卷看到了,竟然哈哈大笑道:“这不是秃鹙(音qiū)啼么?”秃鹙是一种水鸟,头和颈上都没有毛。当文武大臣们都身穿丧服哀哀痛哭之时,丧家之主——老皇帝的儿子小皇帝却当众哈哈大笑,这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古人守父母之丧,照规矩应当“寝苫枕块”,即从死的那天开始到入葬期间,不住寝室,睡在草席上,以土块为枕。还有如吃素,每天只喝一点粥,穿丧服等等。完全按照这些要求去做,别说一个帝王,即使一般老百姓也有困难。萧宝卷(年~年12月31日)
可是萧宝卷呢,“明帝之崩,竟不一日蔬食,居处衣服,无改平常”,即每天照样山珍海味,大吃大喝,歌舞宴乐等,全与平时一样,甚至连丧服也不肯穿。与之相对应的是,后来他一个宠爱的妃子生下一个女儿,没想到刚满一百天,这位小皇女就死了。萧宝卷不但“制斩衰絰杖,衣悉粗布”,还“蔬膳,积旬不听音伎”(《南史·齐本纪下·废帝东昏侯萧宝卷》)。两者对比,这巨大的反差,怎不让人惊诧莫名。萧宝卷登基时才16岁,第二年年初,改年号为“永元元年”。这个小皇帝特别喜欢外出游玩,他又特别相信巫婆神汉,经常让他们念咒作法,于是其侍从中有个叫朱光尚的,就声称能够看见鬼魂。有一次萧宝卷骑马到乐游苑游玩,坐骑忽然受到惊吓,就问朱光尚怎么回事。朱光尚想阻止他出游,就骗他说:“我看见先帝十分恼火,不准你经常出宫游荡。”
沈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