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记》以盖卤王受高句丽间谍蒙蔽、兴建大型工程为汉城百济亡国原因。结合考古发掘及文献地望考证可知,盖卤王时代的三大工程皆缘汉江而建,为年前后边疆、王都系列工程的一部分。是年,刘宋失青、冀州,高句丽借机南向臣服新罗、完成对汉城的包围。盖卤王在军事压力之下兴建北疆与汉城工事、并走上依赖王族、王都的集权路线,造成境内的大姓豪族离心离德,其与高句丽合力灭亡汉城百济。汉城百济与刘宋灭亡时间相近,这种并时性反映刘宋衰亡对于五世纪东亚世界的结构性影响。
刘宋,百济,东亚
年秋九月,高句丽攻破百济王都汉城,百济盖卤王余庆被杀。虽然随后文周王于熊津重建百济,但是对于文周王与盖卤王之间的血缘、法统关系,尚有诸多疑点[1]。且熊津百济与汉城百济相比,无论其地域范围,亦或政权架构皆有所变化[2]。正如武宁王向梁朝上书所言,“(百济)更为强国”[3],即以熊津百济之强国对比汉城百济之覆灭。因而,以年为汉城百济覆灭之节点,至少是百济汉城时代终结之时间,殆无太大疑问[4]。
关于汉城百济的灭亡原因,《三国史记》记述为盖卤王受高句丽僧人蒙蔽、耗尽国力而亡。围绕着这一叙事,现代学者从中解读出百济灭亡的体制性因素[5],如认为百济王权依赖佛教、其合法性先天不足[6]。此外,还有先行研究从半岛地缘政治出发解读汉城百济的灭亡,认为高句丽、百济国力存在非均衡性,高句丽迁都平壤后推行的南向政策将百济推向了必亡的境地[7]。这些充满现代学术气息的新论固然揭示了汉城百济灭亡的内、外原因,但是百济的灭亡并非孤立事件,甚至并非仅仅是朝鲜半岛事件,它是五世纪东亚格局整体演变的重要一环。
以往学者从百济、倭国同盟立论较多[8],但从权重上说,刘宋的衰亡才是影响五世纪下半叶东亚格局变动的最重要因素。按照川本芳昭先生所言,在当时南、北两个世界秩序中,百济有选择性地认同了南朝的世界秩序[9]。而且从时间上看,汉城百济与刘宋几乎同时灭亡。但另一方面,东亚格局的变动并非直接导致百济灭亡,其间是有诸多环节的,本文即拟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上,考察南、北朝均势失衡对半岛地缘政治的影响,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百济内部变动,通过对百济灭亡内外环节的考述,展现刘宋衰亡的东亚影响。
一、《三国史记》所述汉城百济亡国原因再考辨
《三国史记·百济本纪第二》记述了盖卤王在兵临城下之时对太子所分析当时百济的处境:
“予愚而不明,信用奸人之言,以至于此。民残而兵弱,虽有危事,谁肯为我力战,吾当死于社稷,汝在此俱死,无益也,盖避难以续国系焉。”
所谓“信用奸人之言”,乃指听信高句丽所遣间谍僧人道琳之言,“尽发国人,烝土筑城,即于其内作宫,楼阁台榭,无不壮丽;又取大石于郁里河,作椁以葬父骨;缘河树堰,自蛇城之东,至崇山之北”[10]。盖卤王时期的大型工程包括三个方面:筑城作宫、修建陵墓、缘河树堰。这些大型工程的兴建,在《三国史记》的书法中被看作是汉城百济覆亡的缘由,——“是以仓庾虚竭,人民穷困,邦之陧杌,甚于累卵”[11]。然而,这些工程的兴建缘由、实际状况、以及对汉城百济覆亡的影响,实在有值得辨析之处。
以筑城作宫而言,目前考古学界将百济王都拟定为汉江以南的风纳土城与梦村土城。风纳土城为平地夯土而建成的土城,使用劳力在万,建造年代在3世纪中叶至后叶[12]。梦村土城周长2.3千米,利用自然丘陵,一部分削土,一部分夯土,建造时间在3世纪末、4世纪初,一部分城墙在5世纪后期得到修缮[13]。有观点认为盖卤王时代的王城是梦村土城[14]。从考古研究已经揭示的实相来看,盖卤王筑城作宫并非是新建王城,而是修缮城墙。所修善者极有可能是考古发掘所揭示的梦村土城于5世纪后期修缮的那一部分。仅就工程量而言,城墙修缮远远少于王城建筑,如上述建造风纳土城的劳力使用量便被测算为万。
就修建陵墓而言,从“取大石”的记述来看,当是为毗有王建积石墓。积石墓葬形式的王陵,吉林通化集安广开土王陵、长寿王陵皆为显例[15]。自腆支王(-年在位)以来的近70年间,百济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用兵。较之长寿王修建广开土王陵时的内外处境,盖卤王修建毗有王陵已有近数十年的积累。关于缘河树堰,风纳土城东北、岩寺洞遗址以西有堤防痕迹。由此可见,将筑城作宫、修建陵墓、缘河树堰作为汉城百济覆灭的根由,恐怕是事后的归因,而非真实原因。关于这一说法的来源,后文将作论证。
上引文字中的地名,按《三国史记·地理三》所言,郁里河、崇山属于“三国有名未详地”,可见金富轼在编纂《三国史记》时已然无法明确盖卤王时期的各项工程的地望。一般认为“郁里”即百济王城慰礼城之“慰礼”的另一种汉字写法,郁里河即汉江。蛇城、崇山,分别是梦村土城、广州黔丹山[16]。蛇城最初与阿且城一并由责稽王修建,旨在防御高句丽[17]。阿且城的地望在汉江以西、风纳土城对岸的峨嵯山上。梦村土城西缘汉江而建,树堰工程也是缘河而建,修建王陵也是取石于郁里河(汉江)。可见,盖卤王所兴建的三大工程其实都是缘汉江而建。
结合蛇城(梦村土城)的军事防备功能,我们有理由相信,盖卤王兴建的工程其实有打造汉江防线、带有防卫高句丽的性质。《三国史记·百济本纪三》记述了丽人的进军路线,四道夹攻,先攻北城(风纳土城)七日,再攻南城(梦村土城),盖卤王出门西走[18]。梦村土城的西面是汉江,盖卤王选择这一路线,一方面是因为丽人四道围攻,已经阻隔南逃之路;另一方面是盖卤王试图依仗其长期经营的汉江防线,缘江而逃。随后盖卤王被俘,送至阿且城被杀。梦村土城位于汉江以南,而阿且城位于汉江以北,两相对照,盖卤王的被俘地点极有可能就在汉江边。
虽然金富轼将兴建工程诸事列于盖卤王二十一年、即年汉城百济灭亡的那一年条目下。然而,显然这些工程并非始于当年。盖卤王十八年(年),百济上表北魏云:“速遣一将,来救臣国,当奉送鄙女,执扫后宫,并遣子弟,牧圉外廐,尺壤匹夫不敢自有。”[19]可见早在百济灭亡的前三年盖卤王便已经有了亡国的迫在眉睫之感,甚至向此前从未朝贡过的北魏上表,请求军事支援,并作出献土的表示。在危如累卵的局势面前,盖卤王不太会不分轻重地虚耗国力,兴建大型工程。
在盖卤王十五年(年)的记录中,百济于八月侵高句丽南鄙,十月葺双岘城,设大栅于青木岭,分北汉山士卒戍守。青木岭戍城始于近肖古王二十八年(年)。辰斯王二年(年),“设关防,自青木岭,北距八坤城,西至于海”。[20]青木岭成为百济北疆边防体系的核心环节。在随后阿莘王与广开土王鏖战最为激烈的时代,青木岭、双岘城为百济重要的军事要地。阿莘王四年(年)十一月,百济北伐高句丽之前,兵次于青木岭下[21]。阿莘王五年(年),广开土王围百济王城,得五十八城,七百村[22]。百济阿莘王七年(年)三月筑双岘城,为北伐作准备。双岘城成为青木岭以南的军事要地。盖卤王十五年(年)葺双岘城、设大栅于青木岭,其战略意图并非是进攻性的,而是在危机面前的一种积极防御,占据北疆的边防要地。这一工程与缘汉江的工程应该在同一计划中,是边疆、王都总体的防御体系。
由此似乎可以作出一个大胆的推测,即缘汉江的工程开启时间当在盖卤王十五年前后,此时百济国力尚强,既然能够支撑边疆的防御体系建设,故也当可支持王都缘汉江的工程。那么盖卤王为何要在其继位的第十五年开始边疆、王都的一系列军事工程建设,这一时间节点究竟有何意义。
二、宋魏东阳之战与朝鲜半岛政局
盖卤王十五年,即宋明帝泰始五年(年),正月二十四日,刘宋青州治所东阳城(益都)被北魏攻破,沈文秀被俘[23]。刘宋青州、冀州全部沦陷于北魏之手。这一事件对于东亚国际局势的意义,川本芳昭先生给予了充分重视,他认为山东半岛是东夷诸国与东晋刘宋交往的交通枢纽,山东半岛的陷落使宋、齐王朝对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影响力迅速衰减[24]。这一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考察此时百济的动向,可推知百济对青州战局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