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丨施舟人第一洞天闽东宁德霍童山初考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个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第一洞天

闽东宁德霍童山初考

文/施舟人(KristoferMarinusSchipper)

施舟人

(.10.23-.2.18)

位于闽东宁德的霍童镇是一个青山环绕、碧水长流的古朴小城。城内除了部分土木结构的旧民居和一些近年新建的砖楼,真正的古建筑只有一座清代的文昌阁。庙里的神像及饰物基本上也是新添置的,惟有一块唐代天宝年间御敕的“霍童洞天”残碑。此碑据说是明嘉靖年间被山洪冲毁的霍童山鹤林宫的遗物。

施舟人与其师兄陈荣盛道长

霍童山有一个“霍林洞天”。这就是说,在道教的观念中它是一个自然环境合适修养身体的地方。据考证,“洞天”二字最早出现于东晋道教“上清经”系的文献中[1]。在这里,“洞”不一定指山洞,它的主要含义是“通”;“天”也指“自然”、天然环境。换而言之,这是一个可以“通于天”的修真境界。[2]作为“洞天”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基本上都有一个有别于人间的世外桃源。

把霍童山当作“洞天”起源于何时尚不清楚,但最迟到晋代,霍童山已是道教重要的修养地。唐初宫廷大道士司马承祯(—)在排列天下“十大洞天”[3]和“三十六小洞天”[4]时,霍童山已名列“三十六小洞天”榜首,甚至居于五岳泰山、衡山、华山、常(恒)山、嵩山之前[5]。司马承祯在《天地宫府图》一书中说:“第一霍桐山洞,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属仙人王玮玄治之。”

“洞天福地”系统

陶金绘

长溪是宁德地区在唐代的建置,而“霍童山”在唐天宝以前原名“霍桐山”。《太平寰宇记》记载,霍桐山“列仙霍童游处。天宝六载()敕改为‘霍童山’,亦曰‘游仙山’”。

该如何理解宁德霍童曾是“天下第一洞天”这样一个事实?[6]为甚么唐代人将这个地方看得那么重要?在中国历史上,闽东这一山脉到底有过何种特殊功能,扮演过何等重要角色?本文试图就此做一初步探讨。

司马承祯说霍童山的主要仙人是王玮玄。这位仙人的事迹已鲜为人知,但是远在晋代,已有文献记载他与霍童山之间的关系。王玮玄在各种仙传中都有传记。如赵道一编辑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7]

王玮玄不知何所人也。得道居林屋山洞室中。吴国韩崇好道,游名山采方术,于林屋遇玮玄,求度世之道。玮玄以流珠丹授之。谓崇曰:“子行此道,无防居世。功成之日,自当仙举也。”崇行之大验,仕为汝南太守,在郡十四年。……玮玄又降之,授崇隐遁解形之法。入大霍山。又授崇道化泥丸紫户之术而升天矣。

上述描写引自《真诰》。《真诰》卷十二也说:“(韩)崇年七十四,玮玄乃授以隐解法,得入大霍山”。

巨然《秋山问道图》轴

绢本设色,五代十国,.2×77.2cm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真诰》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它的内容分两部分。正文是东晋末年(—)杨羲编辑的。杨羲根据当时流传于江南地区的道教经典和传说,演出了一系列新道经,即后人所谓上清经箓诸书。后来梁朝的大文豪陶弘景(—)收集了杨羲手迹及与杨有密切关系的人所附加的资料,编辑了《真诰》,并做了注解。《真诰》第十二卷第7页云:“王玮玄是楚庄王时侍郎,受术于玉君。”陶弘景注:

若是春秋时楚庄王者,疑侍郎之官不似古职;汉楚王无庄谥。

看来陶弘景对王玮玄的神话有怀疑,而且韩崇的身世仅见于《后汉书》,与王玮玄和霍童山毫无关系。不过有关大霍山,《真诰》还有进一步的记载:

罗江大霍(山)有洞台,中有五色隐芝。([陶]注此则南真[8]及司命[9]所住之处也。)[10]

仙人郭子华、张季连、赵叔达,晚又有山世远者……,昔居武当,今来大霍,欲从司命君受书。[11]

八月八日书云:谨操身诣大茅之端……,司命君在东宫。([陶]注云:司命常住大霍之赤城。)[12]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晋代的道教学者认为大霍山是众真的修养地。然而,这个大霍山是不是现在闽东的霍童山呢?如所周知,在中国的名山里有好几个霍山。现在最有名的是安徽省霍山县的“霍岳”(即天柱山)。按照道教的“五岳真形图”,此霍山是南岳衡山的“储君”,所以它可以代表南岳,那里至今还有一个南岳庙。

另外一个霍山是在山西霍州地区,这个霍山在很早的文献中已有记载,如《尔雅·释地》云:“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珠玉焉”。不过,《尔雅》同时又说“霍山为南岳”。后代的学者只好把这第二个霍山当作安徽的天柱山。但是在王玮玄和大茅君的传说里,我们引用的资料都说是“大霍山”。另外,也有一些资料则说“南霍”。这个大霍山或南霍到底是宁德的霍童山,还是安徽或其他地区的霍山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参考另一种重要的道教文献——《太上灵宝五符序》。

佚名《南岳全图》

绢本设色,清,43×cm

现藏于大英图书馆

左右滑动查看完整图片

当代道教研究者都倾向于把《太上灵宝五符序》的成书年代定在晋代,因此它在现存的道教文献里算是比较早的一本书。《太上灵宝五符序》保存了较多中国南方闽浙地区的古老文化,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有关霍林仙人及其隐于浙江东部劳盛山的弟子乐子长的传说,以及霍林仙人传授的各种草药和药方。该书“灵宝要诀”说:

道士入山采药,采八石灵芝合丹液,及隐身林岫,以却众精,诸无灵宝五符者,神药沉匿,八石隐形,芝英藏光。

霍林仙人的“五符”是帮助道士们上山找药,特别是灵芝。书中有一“灵宝黄精方”[13],黄精也被称为“太阳之精,入口使人长生”[14],本名马箭。关于这种草药,葛洪(—)特别在药方后加上一段说明:[15]

天官名此草为“戊已芝”。昔人有至霍山赤城内者,见其中有数千家,并耕田垦陆以种此草。……昔人即问赤城人种此草何为?对之云:此仙草。此中人由来并食之耳,使人长生矣。吴主孙权时闻其说,所言之审,即使人于江东山中种而食之。

那么,这位传授灵宝五符的霍林仙人是不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仙人王玮玄?《太上灵宝五符序》仅说霍林仙人“似韩众也”[16]。所以,唐初的司马承祯把王玮玄当作主司霍童山的仙人有何依据,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太上灵宝五符序》所提到的霍林仙人韩众,却值得注意。

佚名《仙人图》轴

绢本设色,明,.4x75.2cm

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韩众[17]原是秦始皇送到海上去寻找仙药的方士。到了汉代,韩众被当作仙人,《楚辞·远游》云:“奇傅说之讬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东方朔《七谏·自悲》云:“闻南藩乐而欲往兮,至会稽而且止。见韩众而宿之兮,问天道之所在。”所以,这位到东海寻药的方士逐渐演变成名山会稽的仙人。

到了东晋,韩众的仙踪依然隐约可寻。他在陶弘景编辑的《真诰》里又出现了好几次,如卷九有一篇关于诸司命神的记载,诸司命常集中在青童君的东海之方诸仙山,陶弘景在其后注曰:

“霍山赤城亦为司命之府,惟太元真人(大茅君)、南岳夫人(魏华存)在焉。李仲甫在西方,韩众在南方,余三十一司命皆在东华,青童为太司命,总统故也。”[18]

司命是古代楚国的神祇,有大小司命,主人生死与生育。儒家经典里也提到司命,不过把它们当作民间小神。[19]前述诸司命所驻止的大霍山是否就是宁德霍童山呢?

(传)董源《洞天山堂图》轴

绢本设色,五代十国,.2x.2cm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朝齐梁间的大文人、医药学家陶弘景,同时也是著名的道士。梁武帝虽以崇佛著称,但一直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