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我国古代有不少青铜器被运用于战场,比如戈、钺、戟等,这些大多都是兵器。此外,还有另一种被广泛运用的青铜器,它们就是以錞于为代表的军乐器。
音频来源:湖南电视台,张福雄演奏片段
器名:錞
拼音:chún
保藏地点: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文物博物馆
尺寸:长24.6cm,宽21.5cm,高40.4cm
材质:铜
时代:汉(BCE–CE)
錞,又作錞于,铜制军中击打乐器,常与鼓相配,用于战阵。目前发现最早的作于春秋时期,盛于汉代。形如圆筒,上大下小,中空,顶上多作虎形钮,可悬挂。
——《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精品图集(一)》
军队也要乐器吗?当然。南宋词人辛弃疾曾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而吹角就是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中诞生的一种指挥军队进退的军乐器。同样的,錞于作为一种铜制的打击类军乐器,常常与鼓相配,用于战阵。图片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文物博物馆
“两军相当,鼓錞相望”。
——《淮南子·兵略训》
发展历史
01
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黄帝在战场取得的胜利,就是伴随着当时人们所奏出的独一无二的简单军乐——呐喊、鼓吹,而使得士兵士气大振,从而通过勇猛的斗志来奋力杀敌,摘下成功的果实,成为我国军乐器的开端。
《宋书·乐志》载:
鼓吹,盖短箫铙(náo)哥。蔡邕曰:“军乐也,黄帝岐伯所作,以扬德建武,劝士讽敌也。”《周官》曰:“师有功则恺乐。”《左传》曰,晋文公胜楚,“振旅,凯而入。”《司马法》曰:“得意则恺乐恺哥。”雍门周说孟尝君,“鼓吹于不测之渊”。
除了战争胜利,在征战过程中,指挥进退、号令士兵、传递信号等也是由军乐来完成的。
《周礼·司马法》中记载:
“中军以鼙(pí)令鼓,鼓人皆三鼓。司马振铎,群吏作旗,车徒皆作,鼓行,鸣镯,车徒皆行,及表乃止”。
鼙为小鼓,先击小鼓作为信号,再击大鼓三通,以鼓舞士气。继而,振铎以作号令,众军举起旗帜,战车及步兵均整齐行进,又以鼓为令,鸣响镯,作为行进的节奏。《周礼》所记的军乐器有鼓、钲、铎(duó)。而春秋中晚期的墓葬中多次有錞于与钲同出,可见,春秋中晚期,錞于通常与鼓、钲相互配合,用于战争。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