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middot书望九山其相侣

北京中西雀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304/8714638.html

孙玉文《从对偶句或排比句看古文的若干字义和字音》针对常见古文词语训释中存在的若干误释现象,利用先秦以来已经客观存在的对偶句和排比句的规律,对部分误释作出新的解释,希望纠正对古代作品的若干词义的错误理解和一些字音的误读,加深对对偶句和排比句规律的认识,推进语言和文学结合的研究。本期刊发第六则。

望九山其相侣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齐文》卷九王俭《和竟陵王子良高松赋》:“若乃朔穷於纪,岁亦暮止;隆冰峩峩,飞雪千里。掔三秀而靡遗,望九山其相侣。翔雁哀回於天津,振鹭惊鸣於川涘。嗟万有之必衰,独贞华之无已。积皓霰而争光,延微飚而响起。”

今按:这里“掔三秀而靡遗,望九山其相侣”相骈偶,“靡遗”和“相侣”相对。“侣”当为“似”之讹。这里“纪、止、里、侣、涘、已、起”相押,除了“侣”字,其余六个字均为止韵字,非常精细。如果“侣”作“似”,则“似”亦为止韵字,整个韵段都是止韵字自押。“似”的异体字是“佀”,跟“侣”形体相近,很容易致误。

汉代韵文中“似”和“侣”就已经入韵了。“似”是押之部,例如贾谊《旱云赋》:理、止、起、似(“嵬隆崇以崔巍兮,时仿佛而有似”)、骇、有,东方朔《七谏·谬谏》:似(“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友,马融《长笛赋》:起、已、己、似(“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都是押之部上声。“侣”押鱼部,例如王褒《责须髯奴辞》:赭、苦、土、侣(“伧嗫穰擩,与尘为侣”)、怙、虏,蔡邕《短人赋》:窭、语、距、举、口、侣(“众人恐忌,难与并侣”)、偶、语,祢衡《鹦鹉赋》:侣(“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羽、阻、暑、主、旅、处、伫、俎;也和幽宵歌诸部合押,张超《诮青衣赋》:妇、起、子、祀、似(“叔胖纳申,听声狼似”)、己、始、矣、鄙、起、道、侣(“感彼《关雎》,德不双侣”)、窕、父、首、女、受、竖、序、偶、主、所、虏、祖、下、酒、主、柱、聚、后、数、垢、父。可见汉代“似”和“侣”二字读音分得很清楚。汉代有少数之鱼二部合押的例子,这表明至少在汉代部分方言中,之鱼二部音值还比较接近。但没有“似、侣”合押的情况。

南北朝时期,“似”押之部。例如曹植《蝙蝠赋》:似(“尽似鼠形,谓鸟不似”)、齿、子,诸葛亮《梁甫吟》:里、似(“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子、理、士、子,束皙《南陔》:涘、鲤、子、似(“养隆敬薄,惟禽之似”)、祉,曹摅《思友人诗》:子、理、耳、俟、似(“延首出阶檐,伫立增想似”),郭璞《尔雅图·芣苢赞》:苢、李、似(“名之相乱,在乎疑似”),谢道韫《咏雪联句》:似(“白雪纷纷何所似”)、拟、起,刘谧之《迷赋》:市、士、似(“东西二城门,赫奕正相似”)、耳,佚名《子夜冬歌》之一:里、似(“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谢灵运《会吟行》:始、汜、理、里、杞、似(“两京愧佳丽,三都岂能似”)、雉、沚、子、纪、止、市、梓、已,《昙隆法师诔》:己、似(“倘或遇世,曾未近似”)、理、李,鲍照《登庐山》之二:士、趾、里、汜、耳、祀、里、起、似(“回互非一形,参差悉相似”)、子、市,王融《望城行》:里、似(“万户如不殊,千门反相似”)、已、市,范云《次新亭》:起、似(“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已,王僧孺《从子永宁令谦诔》:已、子、里、似(“实凤靡杂,真龙非似”)、李、滓、喜、耻、理、己、峙、梓、使、里,张率《相逢行》:里、似(“高门既如一,甲第复相似”)、子,萧纲《采莲曲》:水、似(“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起,庾信《行雨山铭》:起、里、似(“草绿衫同,花红面似”),江总《新入姬人应令》:史、似(“数钱拾翠争佳丽,拂红点黛何相似”)、市,傅縡《杂曲》:子、齿、似(“一娇一态本难逢,如画如花定相似”)。

“侣”字押鱼部。例如曹植《洛神赋》:侣(“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渚、羽、女、处、伫,嵇康《赠秀才入军》之一:羽、渚、侣(“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与。《卜疑》:侣(“宁与王乔、赤松为侣乎”)、父,张华《情诗》之五:伫、渚、与、雨、侣(“未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曹摅《答赵景猷》:聚、侣(“郁彼北林,招其侪侣”)、胥、渚,佚名《黄鹄曲》之四:渚、侣(“欲飞复不飞,悲鸣觅群侣”),江夏王刘义恭《艳歌行》:女、楚、浒、渚、予、侣(“悲鸿失良匹,俯仰恋俦侣”)、举、语,颜延之《行殣赋》:渚、侣(“行徘徊於永路,时悄怆於川侣”),王僧达《祭颜光禄文》:举、侣(“逸翮独翔,孤风绝侣”)、绪、处,陶功曹《采菱曲》:屿、与、侣(“勿遽佳期移,方追明月侣”)、伫,孔稚珪《北山移文》:举、侣(“青松落阴,白云谁侣”)、伫,沈约《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举、楚、侣(“负岳未胜,瞻云难侣”)、伫,《八咏诗·夕行闻夜鹤》:举、楚、侣(“复值南飞鸿,参差共成侣”)、屿、渚,江淹《杂体诗·张黄门协苦雨》:渚、础、序、举、侣(“高谈翫四时,索居慕俦侣”)、楚、伫,《丽色赋》:女、渚、佇、侣(“犹比之无色,方之非侣”),王僧孺《为人有赠》:女、侣(“曼声古难匹,长袂世无侣”)、渚、语,何逊《送韦司马别》:侣(“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绪、举,《初发新林》:楚、与、暑、许、举、侣(“浮水暗舟舻,合岸喧徒侣”)、渚、屿、拒、许、所、语,萧纲《别鹤》:楚、侣(“值雪已迷群,惊风复失侣”),《鸡鸣篇》:举、侣(“意气多惊举,飘飏独无侣”)、距,《十空·如响》:拒、语、所、侣(“空成颠倒群,徒迷尘缚侣”)、去,张缵《南征赋》:聚、渚、羽、侣(“听寡鹤之偏鸣,闻孤鸿之慕侣”)、楚、固,卢元明《剧鼠赋》:处、禦、所,侣(“矧乃微虫,乖群异侣”)、许,佚名《七召》:与、侣(“接鹄驭于後乘,追凤箫于前侣”)、宇、拒、举、绪。

根据丁邦新《魏晋音韵研究》,当时之部跟鱼部合押6次,跟脂鱼二部合押1次,跟咍幽鱼支四部合押1次,跟幽鱼脂三部合押1次,跟鱼咍二部合押1次,跟鱼幽二部合押2次。之鱼二部,尤其是鱼部,在此期诗中大量入韵,而两部合押次数极少,可见之鱼二部分别还是很严格的。齐梁以后,文人们的诗文用韵自觉地追求韵律,押韵更趋严格。王力先生《南北朝诗人用韵考》考证,“汉魏晋宋用韵宽,齐梁陈隋用韵严”;(《王力全集》第十九卷,51页)沈约之后,不但鱼部不跟之部相混,而且原来鱼部的虞模二韵不与鱼韵相混。王俭(-年)于学无所不窥,是南朝齐著名的文学家、目录学家,小学功力深厚。《南齐书·王俭传》说他“手笔典裁,为当时所重”;《南史·王昙首传》的“论”中说王俭以“雅道自居”,这当然包括诗文用韵的雅正。

“掔三秀而靡遗”很显然是用《楚辞·九歌·山鬼》:“采三秀兮於山间。”王逸注:“三秀,谓芝草也。”这里的“九山”应该指九嶷山,九座山峰形状相似,游人难辨,故称九嶷。如果“望九山其相侣”的“侣”改作“似”,正合九嶷山的得名理据。《山海经·海内经》:“其中有九疑山。”郭璞注:“其山九谿皆相似,故曰九疑。”《楚辞·离骚》:“百神翳其备降兮,九嶷缤其并迎。”洪兴祖补注:“颜师古云:疑,似也,山有九峰,其形相似。《水经》云:峰秀数郡之间,异岭同势,游者疑焉。”《史记·五帝本纪》:“葬于江南九疑。”裴骃《集解》引《皇览》:“其山九豀皆相似,故曰九疑。”

因此“望九山其相侣”的“侣”当是“似(佀)”的讹字。于安澜《汉魏六朝韵谱·齐梁陈隋》“旨止”以为“纪、止、里、侣、涘、已、起”是止韵和语韵合押,未安。六朝文人审音已趋精细,这是齐梁陈隋时期“旨止”部分跟“侣”相押的仅有的两个例子之一,如果“侣”是“似(佀)”的讹字,则这里是“旨止”中的止韵自押。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孙玉文

编辑:木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