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巍汉文帝霸陵的文献流传与考古发现的江村

#汉文帝霸陵被发现#

一、汉文帝霸陵的文献传承与考古调查

西汉立国达年,共有十一座帝陵。其中九座位于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另有两座位于今西安的东、南郊,一座是文帝霸陵,一座是宣帝杜陵。迄今为止,对于咸阳原上九座西汉帝陵的考古调查所取得的主要成绩之一,在于澄清了诸陵的方位及其排列顺序,对于自北宋宋敏求《长安志》到南北朝时期佚名《三辅黄图》、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初毕沅《关中胜迹图志》等文献记载的误定、误释进行了修正。在确定九陵的方位、排列顺序之外,也基本上廓清了陵墓封土结构、陵园垣体与门阙、陪葬墓、从葬坑等考古遗存的情况。

但是,关于汉文帝霸陵的相关情况,直到年,黄展岳先生还只做了这样的描述:

“霸陵‘依山为陵’尚未勘察。陵南薄太后墓、窦皇后墓尚存。年曾对窦后墓进行勘察,并发掘从葬坑四十七个。”正是因为文献上有霸陵“依山为陵”这一记载,加上历来的考古调查和研究都未能发现地面上的封土,所以霸陵可能为“崖墓说”便因之而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可举徐苹芳先生所述:

霸陵“因山为藏”的形式,从外观上看是“因其山,不起坟”;西安东郊凤凰咀的高崖,即是霸陵之所在。从墓室的结构上来说,应当是一种崖墓。西汉时这种“因山为藏”的崖墓,如山东曲阜发现的西汉鲁王墓、河北满城发现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皆属此类。霸陵即是崖墓,估计应与上述两墓的形制大体相似。

随后,黄展岳先生也持相同观点,认为西汉诸陵内部的构造因未发掘尚不清楚,但从已经发掘的西汉诸侯王墓的情况来看,“这种筑有高大坟丘的帝陵,应类似北京大葆台燕王墓、长沙咸家湖长沙王墓,作竖穴土坑,多层棺椁,棺椁外设黄肠题凑及若干外藏椁室的形式。霸陵依山为陵,应类似河南永城梁王墓、河北满城中山王墓和江苏徐州楚王墓的形式,在山腹内凿出甬道、墓室、回廊,设置多侧室、多耳室”,也将霸陵归入到“崖墓”这一类型。

按照这个推测,在长期以来考古调查当中,对于灞河西侧“凤凰咀”所在的高崖进行过多次考古钻探,但迄今为止却尚未发现任何建筑墓葬的遗迹。那么,有关汉文帝霸陵的文献记载究竟给后人提供了什么线索?这些线索是否为“崖墓说”找到了足够的证据呢?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的文献记载再作一次梳理。

关于霸陵的营建,文献史料首见于汉代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其后,东汉人班固所撰《汉书·文帝纪》记载与《史记·孝文本纪》所记完全相同:“霸陵山川因其故,无有所改。”与之同时代的《汉书·楚元王传》记载:“孝文寐焉,遂薄葬,不起山坟”。《后汉书·王符传》载:“文帝葬芷阳,明帝葬洛南,皆不臧珠宝,不起山陵,墓虽卑而德最高”。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文帝霸陵的文献记载仍不时见诸文字。如佚名《三辅黄图·陵墓》记载:“文帝霸陵,在长安城东七十里,因山为藏,不复起坟,就其水名,因以为陵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条下载:“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上有四出道以泻水。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其后,在一些史料中也透露出关于汉文帝霸陵的记载。如宋人王茂撰《野客丛书》记载:“汉文帝遗诏霸陵山川因其故,无有所改,示从俭也。班固赞帝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刘向亦曰:‘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谓知帝矣!”另如《雍录》记载:“文帝尝欲驰车下霸西峻坂,因袁盎谏而止,即白鹿原之西坡也。帝乐其地遂即霸上立陵,以为霸陵。陵后又置县,是为霸陵县也。”

从以上所列文献,可以归纳出所记文帝霸陵的主要建造特点:其一,是“不起坟”或“不起山陵”,即在地面上没有坟丘,这和西汉其他诸帝陵均在地面筑砌有高大的覆斗型封土明显不同。其二是“因其山”,或与上文相连理解为“因山为藏,不复起坟”。其三,是实行“薄葬”,具体而言即随葬品俭约,不用金银铜锡类器物随葬。其四,与陵墓共存的,还设有为其服务的陵县之属。

这四个特点当中,第一、第二个特点和以往的西汉诸陵相比较最显差异,后世通常是将两者合二为一,总体理解为“因山为藏,不复起坟”,除了地面不建坟丘之外,还将山崖作为藏身之所,将墓葬深藏于山崖之中。正是基于这一理解和认识,也成为考古学界多年来推测汉文帝霸陵可能为一座“崖墓式”的帝陵重要的文献依据。

二、江村大墓的考古发现及其启示

继年以来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上发现西汉窦皇后陵园及其从葬坑之后,年,在窦皇后墓西侧又发现了一座已经多次被盗过的大墓(简称“江村大墓”)。据报导“这座大墓墓室长宽各约40米,深约30米,有三道回廊,紧贴墓圹砌有一周砖墙,墙内为枋木垒筑的外椁,外椁与第二周枋木墙之间为宽、高各约2米的外回廊,廊内堆积有大量的木炭,第二周枋木墙一端设门,内为第二道、第三道回廊。盗墓者共盗出近件文物,其中有6件着衣式黑色陶俑”。正是这座江村大墓的发现,使得人们重新讨论汉文帝霸陵的陵位所在。近年来陕西省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江村大墓的有关情况,得出“此墓位置显赫,规模大,外藏坑数量多,远远超过了诸侯王墓的等级,墓主可能就是汉文帝”的推测,并认为霸陵的墓葬形制可能为一座带有四条墓道的“亚”字形竖穴土坑墓,与其他西汉帝陵并无两样,只是未建封土而已。具体而言,研究者提出了五点论据。

其一,从地貌上看,江村大墓所在的白鹿原东北部虽然没有西汉其他诸陵所在的咸阳原那么开阔,但地势高亢,台地较为平整,完全能够满足建陵的需要。

其二,按照西汉帝陵传统与制度,帝、后实行“同茔异穴”合葬制度,即帝、后陵均应位于同一陵园内。换言之,文帝霸陵应与窦皇后陵相距不远,而江村大墓正好符合这一规制。如果将过去选定的凤凰嘴山崖作为霸陵所在地的话,则与窦太后陵之间两者相距达米,显然不符合西汉帝陵制度。

其三,西汉帝、后陵一般东西排列,“帝东后西”制是西汉帝陵的主要模式,而“帝西后东”制是次要模式。江村大墓的位置位于窦皇后的西南侧,也大体符合这一规制。

其四,西汉帝陵制度中除部分后陵为“甲”字形、“中”字形之外,更多的帝、后陵是带有四条墓道的“亚”字形竖穴土圹墓,窦皇后陵有高大的覆斗形封土,与其他后陵没有差别,故推测霸陵也为一座带有四条墓道的“亚”字形竖穴土圹墓有所依据。

其五,《水经注》记载霸陵“上有四出道以泻水”,应是陵园内的排水设施,西汉帝陵中在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中都曾发现过相同的遗迹,但在后陵陵园中尚未发现排水设施,这一点或可成为界定帝、后陵园的依据之一。

这一新的观点很快引起学术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411.html